前不久的一個下午,公司後勤採購部門通知我們,有一本書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賣出好幾百本,而且都是個別訂單,不是團購。他們除了緊急跟廠商追量之外,也提醒我們注意發生的原因。我的同事立刻連絡出版社打探消息,同時也上Google搜尋相關訊息。不久後,答案揭曉,原來那本書是某個討論區當天最熱門的話題。
那幾天我剛好在讀《網路巨變元年》,聽到這件事時,心想又是一個好例子,可以拿來說明網路的思維與行為,正在催生一套新的遊戲規則與世界秩序。這件事從純粹實體世界的角度是很難理解的:個人的興趣與行為既無從追蹤預測,滿足個別需求的成本也不符合經濟效益。
但是,網路「化零為整」的現象已經出現在人類行為的各個層面,不僅如此,更蔚為趨勢,網路介入的各行各業,既有的運作模式無不受到衝擊,並且被迫改變。《網路巨變元年》揭示一個新的世界已經形成,兩個世界能否互相理解不只重要,而且是企業組織,包括國家和政府,未來絕續存亡的關鍵。
2006/12/23
網路巨變元年
2006/11/27
約翰‧伍德的意外人生
今年最重要的商業書是哪一本?如果有人問我,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一個創業家的意外人生》。
這本書的作者是約翰‧伍德﹝John Wood﹞,他曾任微軟亞洲區行銷總監,並因工作表現優異,被拔擢負責開發中國市場,獲此殊榮沒多久,他卻選擇離開微軟,放棄唾手可得的大好前程,包括地位和財富,全心投入第三世界國家的閱讀推廣和教育建設。六年的時間,他和他所成立的基金會「閱讀空間」﹝Room to Read﹞,總共成立了五十間電腦教室、兩百多所學校、兩千三百多座圖書館,並發放了一千七百多人次女生專屬的獎學金,募集的捐書超過百萬冊。這本書是伍德的自述,娓娓道來他在生命轉彎處的掙扎、困頓、與突破。
這個抉擇並不容易。在閱讀的過程裡,我不斷問自己:如果我是伍德,我能夠做相同的決定嗎?拋棄人人稱羨的工作和優渥的生活,將畢生的積蓄投入公益事業,自己的一生只能賃屋而居就算了,還要四處奔走籌措員工的薪資,以及第三世界好幾億個學童的教育大計?這個抉擇可不是普通的艱鉅!
2006/10/26
新shopping時代
年初有一天,我在電視上一則報導法國春夏服裝秀的新聞片段裡,瞥見一個駝色手提包,拿在有著波浪長髮、身著獵裝打扮的模特兒手中,非洲大草原那種解放、狂野的氛圍頓時向我襲來,自此我對那手提包魂牽夢繫。
麻煩的是,我對那提包一無所知。品牌不詳,更不用說款式名稱,會量產嗎?還是只是為了在伸展台展示的概念品?我沒瘋狂到打電話去電視公司的新聞部詢問,更何況也不見得能問出個所以然,所以這件事就這樣擱著。有一天深夜,為了工作還掛在網上,我忽然有一種「夠了」的感覺,就開始到處衝浪去,然後,又想起了這個提包,我決定要正視我的慾望。
我先到幾個法國知名品牌的官方網站,結果無功而返,因為太眩技,網頁開得超慢,商品訊息也不夠完整,甚至沒有更新,看來還是求助Google大神。我鍵入「手提包」、「春夏新品」、「法國品牌」等幾個關鍵字,嘩啦啦跑出十幾頁結果。我耐心地一筆筆點開,竟然在第五頁找到了它!它有個漂亮的名字,這個品牌台灣沒有人代理,但有賣家可以從法國幫忙代購,不過價格不菲。
2006/09/27
小吃與品牌
我住的地方對面是一所大學,為了解決莘莘學子的飲食大事,旁邊不遠處的一條小巷子,長度了不起兩百公尺吧,擠買了四、五十家小吃店,自助餐、燒臘、川菜、台灣小吃、北方麵食、平價義大利麵、素食等應有盡有,成了名符其實的美食街。
小吃店是小本生意,利潤有限,又處於學校商圈,一天真正做生意的時間就是午、晚餐兩個時段,加起來頂多5個小時,如何發揮最大的經營效益,除了控制成本、費用,並提高空間的周轉率之外,提高進店率其實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因此,美食街上各家小店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有的訴求價格,例如加麵不加價、免費飲料無限暢飲;也有為吸引多人同行的客群,推出複合式菜單,提供多元的選項;當然也不乏強打品牌的,號稱是由某知名餐廳前任主廚駐店。
2006/09/26
工作在不確定的年代
「你快樂嗎?」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我懷疑有多少人能夠率直地回答,毫不保留。像我就得加很多但書。
我「基本上」是快樂的,婚姻幸福,但和另一半聚少離多;擁有一間舒適的公寓,但房貸沈重的像個枷鎖;有一份喜愛的工作,但無時無刻不在焦慮日新月異的科技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有一天會把我們遠遠地拋在後頭,將所有努力化為泡沫;我求知慾旺盛,對世界充滿好奇,但我不確定當我必須要在事業版圖上另闢蹊徑時,這世界是不是還願意等我,給我機會?
在這個工作成就等同個人價值的年代,最後這個問號就像是個不定時炸彈,埋藏在包括我在內許多工作者的內心深處,那是對不確定的未來的一種很深、很深的焦慮。其實,早在幾年前彼得.杜拉克和查爾斯.韓第就已經指出,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和持續加速、銳不可擋的資本主義,兩者正聯手快速地改變這世界的運作方式,其中和個人最攸關的就是「工作」這件事。
2006/08/24
We have a dream.
和朋友聊起工作時,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網路一年,等於實體三年。」
這不是比擬之詞,更不是玩笑用語,這是真真切切的親身領悟。身為網路工作者,我們的腦袋三、四個月就得面臨重組一次,並非我們是超級員工,時時尋求創新突破,而是我們不得不,因為當我們發現之前可行、成功的做法,現在卻反應溫吞、效益降低時,為了求生存,必得打破既有的思考,邏輯全翻一遍。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網路為大家所知、並開始應用不過十年左右的光景,軟硬體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也隨之改變,網路服務業者的經營思維無時無刻不在被挑戰。整個網路的發展就在這種多重互動的辯證關係裡,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界定疆域,無聲無息地介入我們的生活,我們起先茫然無知,等到明瞭時卻已無法自拔。尤其是過去三年,網路改變人類生活,這麼短的時間內,影響層面之深廣,可說是人類歷史所僅見。
2006/07/27
面試
最近部門開缺,目標是有一、兩年工作經驗的職場新鮮人。短時間密集面談了許多位六、七年級生,讓我對大家泛稱「草莓族」的這一群年輕世代多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前來面試的人都是已經通過書面資料過濾這一關,條件水準其實相差無幾,但是面對面談了二、三十分鐘之後,高下立見。撇開外貌、談吐等先天或後天可學習改善的因素不論,他們之間最大的差異是視野的高度,講白一點,就是「對自己的想像」。
應徵者中不乏有圖書產業相關工作經驗,但我最後錄用的是一名應屆畢業生。在執行面上,他一片空白,進來後勢必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訓練,但是他所流露出來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卻是我在其他人身上看不到的。他跟別人最大的不同是對產業有整體的觀照,即便還很粗略;對自己在這產業有發展的想像,雖然不夠具體。與他面談,我看到一片正在形成中的蓊鬱密林,和其他人談話,我卻只能看到一部龐大機器,而這個人適合扮演其中哪一個零件。
2006/04/25
作卡片給媽媽
前一陣子回媽媽家時,發現衣服上有顆鈕釦鬆鬆的、快要掉的樣子,便跑到媽的房間找針線。記憶中她是收在梳妝臺鏡子後頭的櫃子裡,我打開鏡門,四處搜索針線盒時,一個東西吸引住我的目光。
那是幾張名片大小的紙片,每一張之間用幾條不同顏色的棉線黏著,再摺疊起來,上面寫寫畫畫的,每張都畫有一隻貓,說著一些事,比如「您辛苦了,每天早起做早飯」、「常常讓妳生氣,對不起,我會努力做個乖小孩」……最後一張是「獻給天下最美麗的媽媽,母親節快樂。」我的鼻腔頓時熱了起來,心中也湧起一股暖流。
那是國中某一年的母親節做給媽媽的,那年忘了買卡片,星期六晚上突然想起來,就著手邊有的素材,自己做了一張。想不到媽媽竟然留到現在,數一數,那是二十幾年前的事囉!
2006/04/24
can't live without it
三年多前,才剛要到現在的公司時,我對網路的需求僅止於看新聞、查資料、收發email。親友對我轉職到網路的決定也頗為關切,擔心這個產業的風險與不穩定。
這三年來,我對網路的倚賴日漸加深,沒有網路不能工作這就不用說了,在網路上消費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從書籍、CD到現在連保養品都懶得到百貨公司人擠人,和親友連絡感情、交換意見等社交活動,很大一部份也都是靠MSN、部落格等來完成。如果沒有網路,現在的我還真不知道日子要怎麼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沒有先參拜Google大神,聽聽眾善男信女的意見,我不會走進一間從沒去過的餐廳。
網路是個美麗新世界,承諾無限的可能,但是相對的,也要求我們付出代價。第一次在公司的系統後台,看到自己寫的文章被多少人讀過、促成多少本書的銷售,那種衝擊,對我這個曾經待過傳統媒體和實體通路的人而言,永遠忘不了。也是從那一刻起,我原本的思維開始一點一滴的分解,並且重新組合,我對閱讀的看法,我對讀者行為的假設,都遭逢巨大的挑戰。
2006/03/28
機會成本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有一些情況總是無解,挺煩人的,比如他總是記不得我託付的事,我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到最後威脅、恐嚇等招式盡出,卻還是常常誤事。有次氣到不行,我詛咒似地撂下狠話:「這點小事都辦不好,還想做什麼大事!」可是,這就奇了,自己的事他可從來沒有閃失過,而且做得還不錯,可見我這論點是有問題的,只能自己生悶氣。
最近我終於明白這是什麼道理,也比較能釋懷,簡單說,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我的事耽擱了,充其量被臭罵一頓,反正老夫老妻這麼多年也不少這一次;但是,他的研究計劃可不能有一絲差池,學術聲譽、評鑑升等,這可是一輩子的賭注。換句話說,惹我生氣所必需付出的「成本」,遠遠低於耽誤研究工作所需承擔的「後果」,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優先順序就很清楚了。
早知道可以這樣想事情,就不用心裡犯嘀咕,白白浪費許多美好的光陰;畢竟,我關心他的生涯前途遠勝於我那些無謂的「小事」!
2006/02/04
諜對諜
今早看報說「諜對諜」票房只有八百萬,之後打開電腦又看到一個朋友的MSN暱稱是「朋友,不要花冤枉錢去看諜對諜」,不知怎的就覺得有責任要為這部電影說幾句話。
說實話這不是一部我會想去看的電影,我向來對動作片不感興趣,又發現是喬治‧克隆尼、麥特‧戴蒙等這種大卡司,直覺就是那種不看沒損失,看了會生氣的好萊塢商業片!可是因為B勉強自己陪我去看了「傲慢與偏見」,為了回報他的大恩大德只好陪他去看「諜對諜」。
結果,這部電影拍得出乎意料的好,散場後我們不但很反常地沒有發生意見不合、不歡而散的情況,還一邊熱烈討論一邊走到101,擁擠混亂的美食街也沒有破壞我們的興致,我們冷靜地找位子,耐心地等候,呼嚕嚕地吃著熱騰騰的「一碗拉麵」時,繼續理性地進行我們的討論。
2006/01/20
讀小說
我一些朋友很羨慕我的工作,因為可以看很多書。我們都是懷抱著這樣美麗的憧憬踏進這一行的,也的確「看到」了很多很有趣的書,唉,這就說到痛處了,上班時我們是不可能有時間看書的。但是,工作需要我們大量閱讀,而且就像酒精中毒的酒鬼一樣,碰到一本好書就像發現一瓶上好的陳年single malt威士忌,非一飲而盡不可。於是,我們尋找時間的縫隙,在其中埋首閱讀。
比如,有所謂的「三上」閱讀法:車上、床上、廁上。我是這方法的忠誠實踐者,而且還發展出自己的次理論,也就是,廁上讀企管書(只有這時候才讀得下去),床上讀散文、隨筆或詩(行雲流水般的文字有助睡眠,詩的語言可以創造美麗的夢境),車上讀小說。其中,我要大力推廣在車上讀小說。
我的《達文西密碼》就是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在捷運和公車上,包含等車的時間,讀完的;喔,不,還得加上在忠孝復興站轉板南線時走那條長長的電扶梯的時間。這本小說有三條敘事線,交叉進行,每一章交代一條軸線,每一章的篇幅都不長,坐一段捷運就可以讀完一章;漸漸地,三條線彼此開始掛勾串聯,小說的佈局架構於焉浮現,而我就像誤入蜘蛛網上的小蟲子,深陷其中,欲罷不能,有時進了辦公室或回到了家仍不忍釋卷,那種痛快的感覺至今仍令人回味!
2006/01/18
讀董橋
越到過年,忙碌的情況越是加倍,除了公事還有家事,行事曆上密密麻麻的待辦事項、飯局、計畫中的家庭出遊,一路蔓延進春節假期,我不禁懷疑除了有「年神」之外,是不是還有個「忙神」。總之,生活就像是一場永遠停不下來的賽跑,而過年則簡直是終點狂奔了。
我不禁想起去年過年,那段痛苦、孤單、落寞的悲慘經驗,現在想起來竟是異常的美麗。
去年春節假期總共八天,我從第一天就開始生病。原本以為只是上街辦年貨,在人潮、車潮、喧囂的街市裡衝鋒陷陣,傷了點元氣,休息一晚就好,想不到隔天竟發起高燒,上吐下瀉,全身虛弱無力,在床上昏睡一整天,一點胃口也沒有,更別說出門了。於是,我渡過了生平第一個一個人的除夕夜。隔天,大年初一,還是在發燒、退燒、昏睡、睡醒、煮粥、吃粥的循環裡無力的浮沈;年初二, 太陽露臉了,逼退了些寒氣,我也稍稍恢復了點力氣,但還不夠到能出門的地步, 我像是從冬眠中甦醒的動物,躍躍欲試想爬出洞口往外探索,無耐心有餘而力不足。
2006/01/09
讀納尼亞
很難想像《納尼亞》和《為什麼男人愛劈腿,女人愛嘮叨?》有關連吧!?一本是兒童奇幻經典,一本是近年暢銷的兩性關係系列最新的一本。今天下午我在網路上看到後面這本書,內容簡介裡說到,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心裡想的只有「上床、上床、上床」這件事,不由得想起《納尼亞》中《磨法師的外甥》裡的那位荒唐魔法師。
這位魔法師變態、膽小、沒肩膀,把自己的外甥和鄰居小女孩騙去另外一個世界,萬萬沒想到他們回來時帶回一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艷光四射的女王Jadis。她其實是一個心狠手辣、脾氣暴躁、邪惡的女巫,她把魔法師當狗來使喚,魔法師嚇得雙腿發軟,但也無力抗拒,只好乖乖出門辦差,一出家門,完全忘了女巫張牙舞爪、咆哮嘶吼的恐怖模樣,一心想著她豔麗的面容、姣好的身材,滿腦子綺麗的遐想,想像女巫和他會墜入愛河,他的好運都來自於他威力無窮的魔法……不愧是個蠢男人啊!
這結論可不是我下的,是《魔法師的外甥》的敘事者說的。我看到這一段時差點大笑出來,C.S. Lewis寫得實在太精彩了,那挖苦的語氣,描繪男人看到美女時的心理狀態,大腦產生的異常反應,太傳神了,跟《為什麼男人愛劈腿,女人愛嘮叨?》裡說得簡直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