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8

讀董橋

nephew
越到過年,忙碌的情況越是加倍,除了公事還有家事,行事曆上密密麻麻的待辦事項、飯局、計畫中的家庭出遊,一路蔓延進春節假期,我不禁懷疑除了有「年神」之外,是不是還有個「忙神」。總之,生活就像是一場永遠停不下來的賽跑,而過年則簡直是終點狂奔了。

我不禁想起去年過年,那段痛苦、孤單、落寞的悲慘經驗,現在想起來竟是異常的美麗。

去年春節假期總共八天,我從第一天就開始生病。原本以為只是上街辦年貨,在人潮、車潮、喧囂的街市裡衝鋒陷陣,傷了點元氣,休息一晚就好,想不到隔天竟發起高燒,上吐下瀉,全身虛弱無力,在床上昏睡一整天,一點胃口也沒有,更別說出門了。於是,我渡過了生平第一個一個人的除夕夜。隔天,大年初一,還是在發燒、退燒、昏睡、睡醒、煮粥、吃粥的循環裡無力的浮沈;年初二, 太陽露臉了,逼退了些寒氣,我也稍稍恢復了點力氣,但還不夠到能出門的地步, 我像是從冬眠中甦醒的動物,躍躍欲試想爬出洞口往外探索,無耐心有餘而力不足。

簡單說,我的情況就像是被軟禁了一樣,我家連電視也沒有,之前是時間不夠用,現在卻是時間多得不知怎麼用。那天下午,陽光灑進屋子裡,暖烘烘地照在木頭地板上。我搬了張和室椅坐在陽光下,隨手從一旁的書架上拿了本書下來,一看,是董橋寫的《天氣是文字的顏色》,這是遠流出的「董橋文集」六本中的其中一本,收錄他九○年代中期在香港《明報》寫的專欄,幾年前剛出版的時候我就一口氣全都買了,一方面是衝著董橋這位大散文家的名氣,二是因為這套書非常精緻,從封面的設計、裝幀、字體、排版、到紙張的選擇都非常講究,那時一看到就愛不釋手。不過,買回家後,卻讀不下去,董橋的文字在紙上浮動跳躍,我怎麼抓也抓不住,只好放棄,最後被我束之高閣,而我也幾乎忘了這套書的存在。

那天,奇怪的事發生了。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停不下來,董橋的文字彷彿有著巨大的磁力,牽引著我在字句段落中優游穿梭,隨著一頁頁的推移,我在董橋行雲流水般的短篇隨筆中,見識到什麼叫大家風範,他的睿智、博學、寬厚、與細膩,透過文字的傳遞,這位長者彷如就在我眼前,令我如沐春風,幾乎忘了身體的病痛。往後幾天,發燒的情況仍舊持續,身體依然孱弱,但在昏睡醒來後短暫的清明時光,我幾乎什麼事也不做,就只讀董橋,如饑似渴地讀,把六本書都讀完時,病也好得差不多,而假期也結束了。

這是我有記憶以來最奇特的閱讀經驗和人生體驗。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打亂了我原本的假期計畫,一開始我怨聲載道,不能釋懷,親友的安慰只讓我更加怨懟 ;但在董橋的散文裡,我卻找到安定身心的力量。我後來甚至認為這場病是上天特意捎給我的訊息,在計畫掛帥、步步為營的世界裡,意料之外的事情,如疾病,像是一段插曲,可能會帶來美麗的邂逅。

開始閱讀董橋,便是去年發生在我身上最美好的事物。工作以來,閱讀的傾向越來越功能導向,比如為了解決工作上的疑惑,大量地讀企管書;閱讀也越來越沒有主見,大家一窩蜂在讀什麼,也一起跟著湊熱鬧讀。董橋在我生病期間起的安定的作用,其實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生病的我沒有工作的壓力,同儕的束縛,回歸到最原初的本性,因此能夠很自然地就進入董橋沉靜謙和的人文世界,這個世界也喚醒了我心靈深處對均衡的渴望,而閱讀正是最好的仲裁者。

如果工作是一場百米短跑,每天都有終點要衝刺,那麼閱讀這個習慣就像是場慢跑,可以讓你舒舒服服跑上一輩子。慢跑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有靈光乍現的啟發,當下頭疼一時的問題迎刃而解;慢跑也會增強你的實力、豐富你的經驗、提升你的彈性,衝刺百米時你可以更氣定神閒,勝算當然也會大大增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