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6

二手書之戀

落單時,有人陪伴真好。就是在這種心情下,吃完中飯後跑去租片的。租了《二手書之戀》,這支片子常看到,但始終沒下手。原本以為是如二手書般充滿人情溫暖的劇情,結果落差很大,看完後心情低落了起來。

電影的原名是Wilbur Wants to Kill Himself。一開頭就是Wilbur衝進廚房,扭開瓦斯,吞下一堆藥丸,坐在廚房窗下等死。Wilbur的哥哥Herbert那時正在父親遺留下來的二手書店裡顧店,接到弟弟的遺言電話,丟下顧客不管馬上衝去救弟弟。Wilbur之後又有三次自殺未遂,一次是走到河裡,發現水太淺,死不了;又一次是上吊,被剛好進書店的客人Alice救了一命,Alice後來成為他的嫂子;最後一次是在Herbert和Alice結婚那天的晚上,他在浴缸裡割腕自殺。電影前半部藉這幾字的自殺事件,勾勒出角色的個性和背景,並交織出人與人的關係,是劇情推進的重要關鍵。

故事的場景發生在蘇格蘭,天色始終黯淡,霧靄重重,呼應著劇中大多數人物的心理狀態,冷漠、自我封閉,被過去壓得喘不過氣來。不過,Herbert不一樣,他是一個溫暖的人,關心別人,會主動伸出手來,向外探索。他和Alice結婚為劇情帶來轉折點,一路陰鬱的氣氛開始有了顏色,Wilbur厭世的情況逐漸好轉,甚至對嫂子Alice產生情愫,發生不倫戀。然後,劇情急轉直下,熱愛生命的Herbert卻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末期,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很諷刺的結局。Herbert臨死前交代Alice要好好照顧弟弟,他說,「落單時,有人陪伴真好,不是嗎?」這句話點出了這部電影的主旨,劇中人物都是在有人叩門時,才開始敞開自己的,包括醫生Hurst也是如此。Herbert死了,成全了Wilbur和Alice,但卻不能說是落單,因為他永遠在他們心中。

《二手書之戀》其實探討的是人性溫情,這得看完整部電影後才能慢慢咀嚼出來。憑良心說,這是一部有深度的電影,也有一定的複雜度和藝術性,可以挖掘探索的面向很多,但是,對我而言,卻不是一部能夠享受的電影。或許也有我自己精神不濟的因素在內吧,看到一半我甚至有看不下去的感覺,這是不常見的,我只有對只會耍酷的動作片和弱智搞笑的喜劇片才會這樣。

書在裡頭就只是背景,Alice原本在醫院擔任清潔工作,靠在工作時撿到的書賣給二手書店來賺取外快。

像今天這種陰冷的天氣,情緒低迷又碰巧落單的時候,以前我總是看《電子情書》取暖。但畢竟年歲漸長,童話般完美的結局已撐不住沈重的現實。《二手書之戀》是另一個極端,已經瀕臨懸崖邊緣了,它乾脆把你推下去,測試心臟能夠承受的程度。藥太猛,我受不了。

2007/08/05

寫出答案來

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一九六三年,芭芭拉‧明托自哈佛商學院畢業,進入麥肯錫,成為該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顧問。但是,麥肯錫沒多久就發現芭芭拉的數字不太行,倒是寫作方面很傑出,於是就指派她負責提升員工的寫作能力。明托將寫作的技巧發展成一套系統,並於一九七三年出版《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一書,這是過去三十年來麥肯錫培育顧問的經典教材,也是大前研一《思考的技術》的原點。

明托的際遇很有趣。企業經營向來側重數字分析,據以發展策略;寫作、溝通是企業建立共識、累積知識的方法,雖然也同等重要,但相形之下卻較不受重視,明托因而開闢一片天地。

即便如此,時至今日寫作仍是企業知識管理中最被忽略的一環。許多經理人想到要寫報告做簡報就頭大,寧可研讀管理經典,也不願花時間琢磨寫作的技巧。明托指出寫作和思考互為因果,寫不清楚其實反應的是思考不夠精準。除非被迫表達觀點,如寫作,我們是不可能精確地知道自己的想法,可是寫作時,我們大概知道要寫什麼,卻無法具體知道想要說什麼或如何表達。

明托深諳人們思考寫作的問題,建立「金字塔原理」。這其實是一種邏輯思考的方法,可以用在任何想要清楚呈現思維的文件上,將紛雜的訊息透過分組,形成「彼此獨立、互無遺漏」﹝mutually exclusic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結構,建構出清晰的知識。運用「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以書面形式組織及表達思維,不只如此,這個工具甚至可以用來界定和分析問題,並推演出答案。

寫作包涵兩個層面,一是風格,二是組織和結構。前者純為個人因素,後者卻是可以訓練的,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想法。《金字塔原理》堪稱為思考寫作的經典,暢銷三十年,繁體中文版近日出版,企業經理人、知識工作者不可不讀。

【延伸書單】

思考的技術:培養具有競爭力的思考途徑
思考的技術:培養具有競爭力的思考途徑

作者: 大前研一
譯者:劉錦秀、林育容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遇到問題的時候,人們很習慣會從過往的經驗裡尋求解決的方式,「連想都不想一下」。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這本書中嚴厲批判這種懶惰的態度,他指出資訊科技的發展使得世界經濟產生急遽的變化,我們如果沒有瞭解其中運作的原理,繼續用「常識」來作決策,形同因循苟且,將無法在未來世界生存。「思考力決定未來成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命題。大前研一在本書中所介紹的思考技術其實就是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雖然他口語式的文字可能無法讓人一目瞭然這套邏輯思考法,但是和《金字塔原理》卻可以成為很好的互補,後者就像是課本,而《思考的技術》則是參考書和練習冊。大前研一在書裡羅列了許多可做為思考練習的題目,小自出差行李的打包,大到類似像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這樣的問題都有。思考,是獨立的開始,也才有出類拔萃的可能。


狂野寫作
狂野寫作
作者: 娜妲莉.高柏
譯者:詹美涓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

寫作時,不管是寫一份重要的報告或只是一封電子郵件,是不是偶爾會有腦筋一片空白的焦慮情況?寫作是透過文字傳達所知、所想,撇開文字技巧不談,這是人最貼近自己、最瞭解自己的時候。有想法/沒想法、懂/不懂、認同/反對、坦白/保留,在我們面對電腦螢幕上空白的文字檔案時,躲都躲不掉。因此,寫作這件事,除了展現專業,還是一個心理過程。《狂野寫作》想教的就是怎樣坦然進入這個過程,體會、感知、超越它,最後讓寫作成為經歷生命的方法。作者娜妲莉.高柏認為寫作有如禪修,讓我們看見自己,也唯有接受這樣的自己,也才有開展自己的可能。寫作和思考是一體的兩面,透過寫作,進入心靈的荒原,甚至會解開一直以來箝制思考的桎梏。


【相關工具書】

說故事的力量:激勵、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
說故事的力量:激勵、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
作者: 安奈特‧西蒙斯
譯者:陳智文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

有效的溝通,關鍵在於確保對方也能以相同的方式「看出」我們的觀點,但是這並不容易,受思考方式和經驗背景的影響,不同人對同一件事常會產生不同的解讀。《金字塔原理》建議溝通的起點以「故事」的形式做開端,藉著創造一個情境,讓讀者認同所要探討的主題。本書鉅細靡遺地探討如何說好故事,從故事的類型,到說故事時的用字遣詞、音調、姿態和節奏等,都會影響對方的感受。故事說得好,意謂說者和聽者﹝讀者﹞的心理狀態是交織在一起的,自然也就能達成溝通的目的。


筆記成功術:升級你的大腦創意與效率
筆記成功術:升級你的大腦創意與效率
作者: 米山公啟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記筆記有學問嗎?筆記跟成功有關係嗎?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建議讀者先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記筆記,並思考筆記在工作中的功能和角色,然後再翻開這本書。平心而論,書中的觀點和建議做法許多大家都知曉,例如「寫越多越文思泉湧」、「靈感浮現立即寫下」等,但是知道歸知道,有否做到才是重要。本書特別指出在資訊爆炸時代,筆記正是自我篩選重要資訊、記錄想法的有效方式,持續累積,想法自然能夠凝煉,時常翻閱也能追蹤自己思考的軌跡。記筆記看似小事,卻是邏輯思考的起點。


簡報王-圖解式簡報展現企劃提案(附CD)
簡報王-圖解式簡報展現企劃提案(附CD)
作者:竹島 慎一郎/著
出版社:博碩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同樣的內容,必須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而有不同的呈現方式,簡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上台「簡報」其實是一種表演,投影片、聲音、簡報者的樣貌都是表演元素的一部份,訊息的傳達是圖像式的,投影片的內容因此應盡量以圖表呈現,才能在有限的時空限制下攫取觀眾的注意力,達到溝通的目的。本書以powerpoint為範本,教導讀者如何運用各種圖表,重新組織整理構想,轉換成簡報清楚易懂的形式。書中列舉各種可能的企劃想法,一步步引領讀者尋思最適當的處理方法,是一本辦公桌必備的工具書。

2007/07/12

中國的科技夢

中關村——中國的科技夢二○○四年底,中國聯想集團宣佈購併營收比自己大三倍的 IBM電腦部門,登上國際媒體頭條新聞。聯想在國內過關斬將,一路擊敗所有國際知名大廠,成為中國電腦市場第一品牌,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進軍國際,稱霸世界,這樁購併是否能讓聯想完成國際化的壯志和夙願,全世界都在觀望。 經過了兩年多,新聯想已初步嘗到成功的喜悅。據報導,今年以來,新聯想在北美市場已轉虧為盈,在歐洲市場連續三季營收成長都高達百分之五○,當初看衰聯想的外資紛紛改口,股價一路上揚並且攀上新高點。

對中國科技產業而言,二○○四年是個值得記住的一年。除了購併這件事之外,聯想和中國另一家科技企業,四通集團,都正值成立二十週年。 全世界五百大科技企業累計已有67家進駐中關村, 開辦子公司或成立研發中心,中關村正朝全球研發中心邁進。同年,有「中關村第一人」之稱的陳春先辭世。這些悲喜交加的事件撞在一起,北京高科技中心「中關村」又再度引起大眾的關注,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走向牽動著中國科技產業未來的發展。也是在這一年,中國時政作家凌志軍開始著手撰寫《中關村——中國的科技夢》,並於今年四月在中國出版,簡體字版書名為《中國的新革命:1980~2006年,從中關村到中國社會》。

中關村是中國的矽谷,也是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科技產業的搖籃, 它的崛起具體而微地呈現出這段時間中國整個社會演進的過程,其中最顯著的脈絡之一就是:民間推著著政府向前走。

中關村所在地原是北京學術研究中心,區內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在內總共有近七十所大學、兩百多所研究機構,集結數十萬科技研究人員,人才濟濟,不僅研究風氣鼎盛,而且競爭激烈。一九七八年中國宣佈改革開放後,這些科技人才受「民族振興」、「產業報國」的號召,開始思考將研究成果轉變成應用技術,並且商品化。一九八○年,時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的陳春先號召了幾個同儕,以國家研究員的身分,直接投入社會生產力,挑戰既有體制,引起極大的爭端,但在國家的默許之下,進一步於一九八三年成立「北京華夏新技術研究所」,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此後,中關村的科技企業和科技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國家的態度也從默許到積極推動,例如聯想集團的創辦人柳傳志,當時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研究員,就是在所方出資二十萬和出借十名研究員的情況下,領軍成立「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然後於一九八九年轉型成為北京聯想電腦集團公司。

如果沒有陳春先的大膽挑戰體制以及後來者前仆後繼的響應,中國就沒有中關村這個矽谷大夢,而這個夢想的實現,也是中國從社會主義國家轉型擁抱資本主義商業社會掙扎蛻變的過程。可以說,八○年代中關村的公司群和商業體系,是在政府管制的縫隙和漏洞中創建起來的,制度和規範從無到有,這個過程裡,理想和貪腐並存,雄心與屈辱同在,《中關村——中國的科技夢》非常生動地刻畫了這斷歷史,而且指出這不只是停留在商業化的層面,「中關村發生的一切,改變了中國社會。」

中國今日崛起最令人敬畏的是中國人民的那股拼勁,那是國家揭櫫改革開放的道路後所激發出的集體自動自發的力量,這也是中關村二十年來發展重要的柴薪。但是,中關村的未來是否仍將扮演中國科技發展的火車頭,中國博客教父和產業觀察家方興東卻和凌志軍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中關村的商業化和政府的介入將無法使中關村成為生生不息的火山,尤其指出中關村房地產的開發將使中關村成為ㄧ次性爆發的矽谷,對旭日待發的小企業非常不利,而這正是矽谷活力的來源。他於二○○四年出版的《中關村失落》與《中關村——中國的科技夢》恰好成對比,引人深思。

註:《中關村失落》可於以下網址閱讀全書 http://fxd.bokee.com/catalog_331877.html。

中關村——中國的科技夢
作者: 凌志軍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07年7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有中國時政作家第一人之稱,是人民日報資深記者,跟蹤報導中國時政經濟近30年,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實權人物都有近距離的觀察。為了撰寫本書, 鑽研龐大浩瀚的文獻,不厭其煩,一一查對原始資料,歷時三十二個月,採訪三百人,並經五稿、壓縮三分之一的篇幅,從幽微的人事變遷,到社經的風起雲湧,由內而外,將中關村這個地區、創業者、政策演變的故事,從容又生動地呈現出來,可以說是中國科技產業目前最完整的一部創業史。

人搞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內容已經模糊記不得了,但是其中有一個片段我至今仍印象深刻。那是劇中女主角回憶兒時往事:她的父親送她一盒拼圖,那拼圖很特別,是雙面的,一面是世界地圖,另一面是幅人像,她拼了好久都拼不成,於是跑去跟父親抱怨那拼圖有瑕疵,父親一聽就問她是從哪一面開始拼的,她回答是先拼世界地圖那一面,父親建議她先拼人像試試看,他說:「人搞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世事艱難,人在其中所佔的份量,電影中父親這句話可說是一語中的,然而,真實的世界卻不像拼圖那樣簡單。人是最複雜的動物,所謂「 一樣米養百樣人 」, 性格、成長環境、歷練經驗等因素會型塑出截然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說集合起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光是揣測某個個人的想法和行為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人搞好了,世界也就好了。」這句話放在現實世界裡可說是一無用處,反而更點出世事的紛亂。

而且,世界似乎有失控的傾向。蘇聯解體後,東歐爆發嚴重的種族衝突,引發血腥屠殺,這其中充斥著許多令人不解、心碎的故事,直指人性的恐怖和不可測,例如分屬不同種族的鄰居或朋友,多年來彼此分享快樂和悲傷,也都是溫和善良的人,竟然可以一夕之間翻臉不認人,甚至變成殺人不眨眼的暴徒。納粹已是血淋淋的教訓,但似乎不能阻止此類行為的發生,我們現在仍然看到這類悲慘的事情每天在世界各地上演,以巴衝突、蘇丹達富爾種族屠殺、甚至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都是。人性為什麼會泯滅至此?然而,在這樣感嘆的同時,我們卻不能忽視,在這樣黑暗的時刻裡,也不乏捨身救人的高貴情操。

人的行為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題,但是社會科學家同時也是人,如何能不受自身的知識、 經驗、價值所影響,提出超然的觀點,以解釋人的行為,並預測未來,社會科學家採取不同的切入角度,發展出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強調關連性或因果解釋的實證研究,或是以數學推演互動模式的賽局理論,還有重視解讀語言意義的後現代理論等。

最近這幾年,另一種方法論儼然成形,主張個體完全自由,可以隨意採取行動,但是集合在一起之後的群體行為,卻是可以預測的。這派看法將個體比擬成社會裡的原子,原子有特性,在特定情況下會產生特定的反應,且透過自我組織獲得能量和力道,蔚為形勢。社會科學就是在紛亂的個體行為之中辨識出模式,以預測趨勢並改善社會,這種研究方法稱為「社會物理學」。

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一書就是社會物理學的入門導論。這本書闡述社會物理學的兩個假設前提:其一,人是自然的一部份,有規則可循;第二,大腦主宰人的行為,人雖有理性,但是是架構在本能之上,人類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本能對
人類行為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雖身處現代,但思考反應很大程度仍然和在草原狩獵的遠古祖先沒太大不同。據此,人作為社會原子,《隱藏的邏輯》將人的行為簡單歸納出兩個特性:首先,人是適應性的動物,透過學習,尋求對個體最好的處境;其二,人會自我組織和分類,模仿、合作、和競爭是驅動這個力量最基本的三種原型。

一個理論的成功與否,在於它解釋問題的能力好壞。以前述東歐種族衝突裡人性的逆轉為例,社會物理學如何解釋?《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的看法是,族群分歧是一種普遍的自然趨勢(自我組織和分類),但是在正常的社會中,人們基於工作與生活的需要而不斷產生互動(合作),會形成瞭解與信任的緊密關係,使族群的歧異化為無形;但是如果有外力介入,再加上強勢的壓迫手段,個體不能依自由意志行事,就會陷入我族中心的邏輯(模仿、競爭),再透過自我組織力量的催化,種族流血衝突於是沛然成形。要瞭解這個過程,不能從其中特定的人物身上著手,這也不是文化的因素,這是模式的問題。《隱藏的邏輯》指出,在人類歷史上,有些人確實能掌握到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個人多麼有力量、才幹或智慧,而是因為他們成功的操縱了社會形勢。

掌握模式,就可以預測事情的發展,社會上每天發生突然改變我們生活的事件,也就有了理解的脈絡。《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一書涵蓋了財富、政治、權力、階級仇恨、和種族衝突等議題,企圖解釋流行、暴動、社區裡自然發生的善意與信任、以及橫掃金融市場的慘澹或愉悅情緒,讓人可以用一種超然的觀點理解世界上所發生的事。重視因果關連的實證研究總脫離不了事後諸葛的疑慮,而強調互動的賽局理論對人類的理性也太過樂觀,社會物理學正好提供另一種切入的角度。

這個社會太紛亂,人們總是想快速地知道問題的原因並得到解決的方式,於是讓媒體和政客有了可稱之機。要想瞭解人類社會,關鍵在於瞭解社會模式和組織的起源及浮現,《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提供我們一個用不同角度觀看事情的方法,讓我們知道,在紛亂的事物之中,隱隱然有一股更大的力量在運作,那並不是什麼神祕玄妙的意識,而是人是自然規律的一部份,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人搞好了,世界就好了?其實沒那麼簡單。社會物理學不過是讓我們在了解人的行為上又推進了一步 。《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不是指出人的特性之一就是適應性嗎?一個理論越成功,接下來一定會產生另一個理論來取代它。怎麼說呢?預知詳情,請閱讀《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

2007/06/28

程式碼即法律

我們的生活倚賴網路越深,就越發深刻感受網路世界法規制度的不足。去年,部落格圈兩大轟轟烈烈的併購事件,所引發的使用者相關權益問題就是最好的例子。

雅虎奇摩併購無名小站,天空部落併購蕃薯藤,這是企業為了策略發展考量所作的決定,旁人本無置喙餘地;然而,無名小站和與蕃薯藤有策略合作關係的樂多都是社群網站,兩者的註冊會員加起來超過200萬人,他們在這些網站上擁有專屬空間,自由發表文字和圖像等內容,並與其他網友交流,猶如在網路上有一個「家」,心靈和精神上的家。他們會在這裡落腳,是經過選擇的,一定程度上認同其主張和價值,而新的經營者理念為何,和原本網站的精神是否契合,這是第一個問題。

再者,社群網站提供空間和服務,使用者創造內容,兩者相生共存,網站的價值,使用者的貢獻不容忽視,無名小站之所以快速崛起,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它也充分意識到這點,甚至允諾實質的回饋。然而,雅虎奇摩併購無名小站,談判和交易的對象是其股東,在目前的相關法規當中,使用者是沒有任何權益可言的,原本的承諾成為夢幻泡影。

網路進入Web 2.0時代,使用者為王,這兩起購併之所以引發爭議的關鍵也在此。雖然使用者可以用出走的行動表示他們的抗議,但相對地,他們又必須額外再投入時間和精神,在這些案例中,使用者看來都是最大的輸家。經過這番折騰後,許多人或許尚未意識到權益的問題,但已深刻感受到在網路上擁有資產(即內容)的風險,不少人開始投靠更令人信任的網站,如被Google買下的Blogger和現在成為Yahoo一員的相簿網站Flickr。然而,使用者又怎麼能確定,這些目前領導的品牌會一直強勢下去,經營會永續?網路的發展可是瞬息萬變的。此外,網路的精神是開放、自由的,網路的發展和運作能夠、而且應該被規範嗎?

這些疑惑和論辯其實在網路發展初期就已被意識而且持續關注,早在1999年,羅倫斯.雷西格(Lawrence Lessig)就寫出《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提出「code is law」(程式碼即法律)這個概念。「code」這個字在英文裡同時有「 法律」和「程式碼 」的意思,這本書的書名中文應該翻譯成「程式碼和網路相關法律 」。雷西格的論點是,在網路上要建立制度和規範,不僅是政府的工作,網路的程式建構(architecture)本身相當程度就決定了網路的運作模式,從事網路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因此實質上就是網路的立法者,他們怎麼做除了依循國家的法律(government)之外,還受商業機制(commerce)和約定俗成的規範(norms)的影響。

簡言之, 建構網路秩序的四大柱石是程式、政府、商業、和常規,雷西格八年前提出這個看法的時候也曾飽受批評,指摘他違背網路自由的精神,但是雷西格仍堅持他的看法,他認為網路商業化勢必帶動政府介入越深,網路就越可能被規範,與其抱持網路無法可管的天真心態,卻渾然不知企業和政府已將其企圖編織進網路的程式架構中,還不如面對這層現實,每個使用者都要有身為監督者的共識,守護這個正在形成中的世界。這些年來,雷西格的看法逐漸被印證,而《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也成為探討網路文化的經典。

的確,網路就像是一片新大陸,大家競相進入圈地跑馬,網路的發展勢必跑在法律和規範之前,總是事情發生了,我們才開始注意到這其中的法律問題。舉例來說,入口網站以垃圾郵件為名,阻擋以大量發送形式寄發的信件寄達使用者手中,這其中不只違害使用者權益,也牽涉到公平交易的問題。

網路世界猶如一個新生嬰兒,我們如何對它,它未來就會變成什麼樣子。《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這本書無法對我們所碰到的網路相關問題提出答案,但它卻可以讓我們開始思考網路的本質,並且讓我們深深警覺,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所肩負的重責大任。

Code:Version 2.0
作者:Lawrence Lessig
出版社: Basic Books
出版日期:2006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為史丹佛大學法學教授,並為該校「網路與社會中心 」(Center for the Internet and Society)的創辦人,他同時也是「 Creative Commons」(創用CC)的發起者。他長期關注網路發展,尤其對網路自由的精神和智慧財產相關權益之間如何平衡的議題非常重視。本書第一版出版於1999年,2005年在網路上開放所有內容,採共同協作方式邀請所有使用者修訂編纂,並更名為《 Code Version 2.0》。此書可在http://codev2.cc全文下載,但作者提醒下載後若要印出來,其費用反而會比買書高。

2007/06/11

一生的旅行計劃

賽魯斯國家公園(Selous National Park)位於東非坦尚尼亞,面積五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的1.4倍,是全世界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這裡沒有路,唯一能稱得上是路的,是被大象或偶爾從鎮上返家的村民踩出來的。

Sand Rivers Selous 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卻有一間豪華的「沙河旅館」,座落在壯麗的盧非吉河畔。旅館總共只有八間客房,每一間都是由石頭和茅草搭建的獨立別莊,各自擁有一方私人的河景。床是四柱大床,具有防蚊功能的帷幕從天花板垂墜下來,整體空間洋溢著濃厚、浪漫的非洲曠野氣息,但是各種現代生活所需的設備卻樣樣俱足,絲毫毋需擔心舒適問題。重點是,旅館專業的嚮導全天候待命,旅客可以坐船遊河,一邊穿梭在河馬、鱷魚群中,一邊欣賞河岸生態;或是參加狩獵之旅,在草原中追蹤大象、斑馬、瞪羚、野牛的遷徙軌跡;甚至可以到野外露營過夜,在非洲滿天星斗的擁抱下享受一夜好眠。非洲是人類的搖籃,要體驗非洲的神祕,生態的奧妙,沙河旅館據說是最好的選擇。吃住和陸上活動全包,每人每天美金425元。水上活動的費用則須另計。

in the cottage我怎麼會知道這些?我先是在《全世界最棒的1000個地方》的【亞、非、大洋洲卷】裡讀到沙河旅館,雖然整篇介紹不到400字,卻已令人心生嚮往,然後我又上網搜尋相關資訊。一個對我而言原來根本不存在的地方,就這樣具象的刻印在我的腦海裡,我此生的旅行計畫再添一筆。

我這麼說其實是語帶保留。《全世界最棒的1000個地方》總共有三大本,除了【亞.非.大洋洲卷】,另外還有【歐洲卷】和【美洲卷】,隨便一翻都是令人心動而且迫不及待想馬上啟程的勝地美景,舉另外一個我非常心儀的地方:墨西哥聖依格納休礁湖。每年大西洋灰鯨都會從北極南行5,000哩來到此處產下幼鯨,數量多的時候曾高達四百隻,從二十多年前開始,新生的幼鯨會自動浮出水面,讓賞鯨者撫摸,科學家至今仍不知原因,而當地人認為這具有滌淨心靈的療效。

旅遊書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旅遊指南,載明某地的旅遊資訊,越詳盡實在越好;另一種是旅遊文學,作者抒發旅程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常是人們決定旅程標的的重要參考。《全世界最棒的1000個地方》介於兩者之間,有資訊,但都相當精簡,不超過三、五百字, 僅交代最必須知道的事,例如旅遊重點、最適造訪時間、所需費用、交通和連繫資訊等。而所收錄的這1000個地方,作者都親身造訪過,在簡潔優雅的推薦文章中,不時流露出個人的偏好和價值取向,因此讀起來絲毫不覺枯燥乏味,反而像小說一樣,誘引出人們的想像力,彷如身歷其境,與作者同遊。

閱讀《全世界最棒的1000個地方》讓我驚覺一件事,旅遊在台灣基本上仍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當然,拜網路之賜,機票、旅館資訊的取得與決定早已是買方市場,這裡我指的是對旅遊的想像,講白一點,就是去哪裡旅行這個決定。囿限於國家的地理位置和視野格局、旅遊產業的規模和企圖、以及人們追求的價值,旅遊這件事在台灣是大眾市場,用我所在產業的行話術語來講,就是賣的都是暢銷書。現在流行去哪裡,大家就一窩風跟進。雖然自助旅行、背包客這幾年風氣盛行,但相較其他國家,旅行的長尾現象仍很稀微。

毋庸置疑,經濟因素絕對是關鍵的考量,以有限的金錢營造最大的價值是每個遊客心中看不見的計算機。那麼,同樣的邏輯也適用在時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然而人生苦短,古人早有何不秉燭夜遊之歎,翻開《全世界最棒的1000個地方》,你會發現旅行的計算機也可以有不同的算法,擬定自己一生的旅遊計劃,永遠不嫌遲。

.jpg《全世界最棒的1000個地方》【歐洲卷】、【美洲卷】、【亞.非.大洋洲卷

作者: 派翠西亞.舒茲 (Patricia Schultz)
出版社:張琰
出版日期:2007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是專業旅行作家, 作品散見《康迪納仕旅人新誌》(Conde Nast Travelers)、《出發》(Departures)、《哈潑市集》(Harper’s Bazaar)等雜誌,曾為著名的佛洛姆(Frommer’s)、柏立茲(Berlitz)和門路(Access)等撰寫旅遊指南 。本書英文原名是《死前一定要去的1000個地方》(1000 Places to see before you die),是近年來最受美國權威媒體好評與推薦的旅行參考書,作者所推薦的旅遊地點具有權威性與完整性,擺脫誇大、宣傳、人云亦云的迷障,從全球無數令人眼花撩亂的景點中,提出令人信服的一千個此生最值得造訪、體驗的地方。

2007/05/09

驚歎愛爾蘭之餘,思索台灣

驚歎愛爾蘭我們為什麼需要認識愛爾蘭?有三個切入點。

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過去十餘年來,愛爾蘭締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從「歐洲的乞丐」蛻變成為「凱爾特之虎」,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了三倍,二○○六年國民平均GDP為四萬三千六百美金,排名全球第八,是歐盟國家中的第二名。十餘年前和愛爾蘭在差不多起跑點上的台灣,二○○六年的數字是二萬九千美金,第三十三名,。

從在關鍵產業所佔的位置。今天,愛爾蘭已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出口國,全球百分之五十銷往歐洲的軟體,在愛爾蘭生產,十大軟體公司在愛爾蘭都設有分公司。在醫療產業,愛爾蘭的重要性也在竄昇。全球前十大藥廠有九家在愛爾蘭設廠,二十大醫療設備製造商以已有十六家進駐,愛爾蘭也是全世界十大藥品輸出國。

更重要的是,從國家發展的歷史軌跡。自十二世紀以來,愛爾蘭被英國殖民長達八百年,十九世紀掀起獨立建國運動,將近一百年的時間,流血衝突不斷,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外移。愛爾蘭雖然終於在二十紀初爭取獨立,但是極端的政治領導激化民族主義,仇視英格蘭成為最高指導原則,再加上不合時宜的宗教教義,從此,愛爾蘭採取自給自足的閉關政策,和英國大打經濟戰,相互貿易制裁,經濟嚴重衰敗,人心絕望,社會閉鎖,人口持續外移,全愛爾蘭人口甚至跌破三百萬。愛爾蘭困頓的格局一直要到一九八○年代末期,政治局勢從一黨執政邁向政黨合作,契機才出現,國家發展的方向,也因為歐盟經援的推波助瀾,迅速建立共識,開始踏上富裕之路。

閱讀《驚歎愛爾蘭》,有如跟著作者吳祥輝進行一場環島三千公里的汽車大旅行,愛爾蘭美麗的風土人情、豐饒的文化歷史盡收眼底;然而,政治力穿鑿其間所留下的斑斑血淚傷痕,卻格外令人觸目驚心。身處二十一世紀交接的台灣,看著吳祥輝筆下的愛爾蘭,怎麼樣也揮不去腦中自動浮現的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吳祥輝在書中看似神態自若的沉思與提問,其實呼應台灣現在許多人內心的吶喊與困惑,而透過他清澈的思維與如箴言般的語彙,驚歎愛爾蘭之餘,身為讀者的我,好像又能夠再鼓起想像未來的勇氣。

驚歎愛爾蘭驚歎愛爾蘭》是吳祥輝繼《芬蘭驚豔》後,第二本國家書寫,「腳踏別人的土地,眼睛看著世界,探索著自己的國家心靈。」第三本他準備寫烏克蘭,第四本的主題則回到台灣。他所挑選的這三個國家,和台灣都有相似之處:小國,有殖民的過去,在急遽變遷的全球化浪潮中,重建自己的認同、尋找自己的定位、開拓自己的未來。眼前台灣困頓的處境,是他寫作的動機,而在芬蘭的經驗和愛爾蘭的歷史裡,他也的確找到許多可資台灣借鏡的地方。

愛爾蘭的情況與台灣相似到令人心痛。與歐洲隔著英格蘭島,又礙著英國西進大西洋的水路,愛爾蘭始終是英國的後院,但時移境遷,愛爾蘭過去的落後在今天反而成了發展的潛力,一躍成為歐洲躍升的新興要角。語言更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好例子。愛爾蘭的母語是凱爾特語,但殖民國英語的勢力不斷滲透,即便二十世紀極端民族主義政府統治時期,曾試圖將愛爾蘭改造為說凱爾特語的國家,也未見成效。今日,愛爾蘭人說英語成為吸引外資投資的一大考量,相較於東歐新興國家,愛爾蘭無疑更具優勢。

今日愛爾蘭人口四百萬,但全世界宣稱自己是愛爾蘭裔的有四千五百萬人。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但從台灣走出去在全世界落地生根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在疆界已然崩解的全球化社會,台灣還要劃地自限,走回頭路嗎?從亞洲四小龍的蓬勃煥發到今日的困頓無措、舉步為艱,企業已經用發展策略揭示台灣應該走的路。但是,政黨惡鬥,一切泛政治化的台灣,個人如何超越,進而整個社會如何超越,吳祥輝提供幾個方法:一是旅遊,二是閱讀。

若想要兩者兼得,我推薦閱讀《驚歎愛爾蘭》。

驚歎愛爾蘭
作者:吳祥輝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7 年 5 月
內容簡介:
「在別的國家一切可能嚴重,但不絕望;在愛爾蘭一切都絕望,但不嚴重。」

「愛爾蘭人的心一無所有,除了想像。」

  是什麼樣複雜的背景因素,讓長期飽受政治和宗教衝突的愛爾蘭人產生如此特殊的嘲諷風格?於二十世紀末十年力爭上游、目前已成為歐盟中第二富有的愛爾蘭,將會帶給台灣何種的想像、啟示與驚歎?

  旅行者吳祥輝腳踏別人的土地,眼睛看著世界,探索著自己的國家心靈。他以視野寬廣、觀察細微的作家之眼,從文學、歷史、地理等多視角出發,配合所拍攝精美圖片,深入探訪愛爾蘭的悲情命運及民族心靈,嘗試從另一面向為台灣「定性」。他自認寫作本書時看到的是一頁頁悲痛,充滿著警惕--也認為對台灣人而言,「警惕」也許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