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4

Google未來

關於廣告,有一句名言:「你花在廣告上的錢有一半是浪費掉了。但問題是,你永遠不知道浪費掉的是哪一半。」

最近,兩則關於廣告的新聞引起相當矚目。一是2006年截至第三季結束,Google的廣告收入成長65%,佔美國網路廣告總值的四分之一;入口網站Yahoo的佔比僅18%,成長率也只有17.5%。換句話說,Google已成為美國網路廣告最大通路商,堪稱是最大網路媒體。

第二則新聞發生在台灣,還是跟Google有關。Google AdSense發表繁體中文版,在部落格圈引起騷動,許多知名部落客相繼掛上AdSense,成為Google AdWord的下游通路,其中人氣部落客艾瑪短短一個星期累積的營收就超過一百美金,大家正翹首企盼艾瑪收到Google寄來一千美金支票的那一天。

這當然是一件大事。Google廣告業務的成功關鍵在於廣大的使用者,這包括使用其搜尋的人,和加入AdSense的網站。前者提供搜尋時鍵入的關鍵字,後者提供網站內容,讓Google得以比對並置放最適合的廣告。Google取之於民,也用之於民,願意開放與眾多網站分享收益,尤其是部落格,因此有了獲利模式的想像,媒體的角色也才正式確立,不再只是奠基於理想和熱情的業餘嗜好。

群眾的智慧Google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Google為什麼那麼厲害?Google未來還會有什麼動作?《群眾的智慧》和《搜尋未來》這兩本書提供相當精闢的洞見。前者可以讓我們更看清網路和Google成功的關鍵要素,後者讓我們對Google的未來有更具體的想像。

群眾的智慧》探討的是決策問題,它指出在適當的情況下,群眾集合起來將比最聰明的個人還要聰明,能夠做出最佳的判斷與決策。個人理性有限,資訊通常不足,但是「我們人類就像是經過程式設計,成為能夠展現集體智慧的動物。」

Google崛起的核心技術,搜尋,就是最好的例子。據指出,全世界超過一半的人上網搜尋時,會選擇Google,原因是它又快又準確。Google搜尋使用「頁序系統邏輯」這項專利技術,它將網頁的連結架構當做是組織來看,彼此之間的串連好比是民主制度下的投票行為,試圖讓網路上所有網頁自行決定,何者與某一個特定搜尋的的關連度最高;不只如此,它也會分析串連的網頁是什麼樣的內容,並加以權重計分。

Google目前收錄的網站頁面超過80億個,它們形形色色,什麼都有,彼此亦互無干涉,但透過Google技術的統合,卻可以依搜尋需求產生有效率且有意義的組合,這正符合《群眾的智慧》一書中指出群眾智慧展現的適當情況:多元、獨立、分權、集合。

搜尋未來網路邁入大眾應用短短十餘年間,幾乎所有人類活動都因而改變,箇中原因:資訊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Google Search的成功奠基於此,Google廣告業務所向匹敵的原因也在這裡。行銷廣告費用一向是企業最難以說明的支出,因為傳統廣告,如電視和平面媒體,即便是入口網站的橫幅廣告也是一樣,價值無法預期,效益無從追查。但是Google延伸搜尋的應用,將廣告與最適合的網站內容配對,可以更精準的鎖定目標族群,而且還是點擊後才向廣告主收費,較傳統廣告模式便宜,難怪廣告主趨之若騖。

運用群眾的智慧,更是Google廣告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提升廣告主刊登廣告的效益,除了Google本站外,網路上數不清的網站、數不盡的內容當然就是最好的資源,於是AdSense應運而生。說到底,AdWord和AdSense是不可分割的營運模式,前者是收益來源,後者是必要費用支出,以提升廣告效益,同時促進網路環境的持續發展。

不管Google再做什麼,永遠不會改變的是:「搜尋」是Google的核心技術。因此,要想像Google未來會做什麼、會對哪個產業造成什麼影響,勢必要瞭解「搜尋」這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搜尋未來》是關於這個主題必讀的一本書,它指出,搜尋引擎不僅只是一個尋求資訊的工具而已,它所掌握的龐大資料是瞭解、預測人類行為最權威的「人類意圖資料庫」,搜尋未來的應用無可限量。

的確,書中隨意俯拾就能令人深思再三,如「購物是搜尋的一項應用」和「依據意圖所做的行銷不是行銷投資而是一個新的銷售通路」等。

未來,一直來。與其如此,不如看看這本書,開始搜尋未來吧。


群眾的智慧:如何讓個人、 團隊、企業與社會變得更聰明
作者:索羅維基/著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5 年 03 月
本書所探討的主題認知上雖很單純,但實質上卻極具複雜度: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份子,還來得聰明,不論這群菁英份子有多聰慧,前者更擅長解決問題,更能蘊釀出革新,更能做出智慧決策,甚至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這些似乎與我們直覺不符的想法,可以伸展出許許多多的分枝,深入商業運作、知識的累積、經濟體系的整合、乃至我們的每日生活之中,作者運用廣博學識,以及平實的敘述方式,帶領讀者穿越一個又一個的領域,包括流行文化、心理學、生物學、經濟行為學、人工智慧、軍事歷史以及政治理論,來證明這個想法在真實世界裡,是如何運作的。


搜尋未來:Google和對手正在改寫商業規則與人類文化
作者:約翰.貝特勒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6 年 04 月
人類世界要什麼?根據作者的說法,能以各種不同方式回答這項問題的企業,就能解開企業最難解、而且堪稱為人類文化本身最難處理的謎題,這正是Google這家公司過去幾年來一直在做的事。Google超越同業競爭對手,成為取得即時知識的入口。數億人使用Google滿足自己的需要、需求、擔心和觀察,創造出「人類意圖資料庫」(Database of Intentions)的非凡工藝品。本書闡述搜尋技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也告訴我們,在行銷、媒體、流行文化、約會、找工作、國際法、公民自由及與人類有關的其他各個領域,搜尋技術即將開始產生驚人的影響力。

2007/01/08

活著就是贏家

"You are always in danger.
You are in danger of competitors,
you are in danger of doing things, but most importantly,
you are in danger that the way you have conducted your business
is going to lose relevance."



活著就是贏家唯偏執狂得以倖存。

這句話是出版於十年前的《十倍速時代》的原文書名,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作者是前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當時的英特爾聲勢如日中天。葛洛夫自1987年擔任執行長,到1998年春季交棒並升任總裁這11年期間,英特爾的營收從19億美金往上翻了將近14倍,來到263億;獲利表現更是驚人,從不到2.5億足足成長了25倍,達到61億。英特爾名列美國歷史上最會賺錢的公司之一。

對這個成立於1968年、以生產記憶體晶片起家的公司,這是無與倫比的成就。置身於資訊科技狂飆演進的九○年代,英特爾為什麼能不斷突破創新,連年成長,成為矽谷、乃至於帶動全球資訊產業的核心企業之一,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十倍速時代》就是葛洛夫回應這個不斷被提出的問題的答案。這本書是關於改變,以及如何蒐集訊息,並在對的時候做出對的決定。「唯偏執狂得以倖存」,就是葛洛夫根據自己在產業打滾三十年的經驗與體會,整理並歸納出在這個時代,企業甚至個人,成長或者失敗的生存法則。1997年,葛洛夫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美國華頓商學院和美國公共電視更在2004年共同評選他為過去2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

英特爾等於葛洛夫等於偏執狂。自此,「偏執」這個詞從原本指涉精神病的負面意涵,一舉翻身,變成卓越領導人的個性特質。但是,關於英特爾的問題仍未止息。為什麼葛洛夫如此偏執?

Andy Grove: The Life and Times of An American》不久前在美國出版,解答了許多葛洛夫的崇拜者對他的問號。葛洛夫如何思考?葛洛夫如何決策?葛洛夫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這本傳記的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李察‧泰德羅,在匈牙利時期的葛洛夫身上找到了答案。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屬四歲時的一場腥紅熱。在這場大病中,葛洛夫的耳朵受到嚴重的感染,開了許多次刀才保住一部份的聽力。葛洛夫有一隻玩具熊,某一次手術後,他用刀片劃破熊的耳朵,然後拿繃帶包起來。看起來就和他自己一模一樣。這故事猛然一聽似乎殘忍,但卻有極深刻心理層次的意涵:在無感知的物體上複製自己的傷口,並療癒它,無形之中將自己從創傷中抽離,進而征服創傷。

這日後也成為他遭遇挑戰時行為和決策的模式。不管是大戰結束後回到滿目創痍的布達佩斯,他想像自己是走在電影裡的一個少年;或是蘇俄入侵前夕,他隻身逃到奧地利,向國際難民組織申請遣送到美國竟然失敗,他假裝這件事根本不存在似地重新申請,終於在1957年抵達美國。

最膾炙人口的一個例子發生在1985年,當時日本廠商兵臨城下,英特爾的記憶體業務岌岌可危,一籌莫展之際,葛洛夫問當時的執行長,「如果董事會趕走我們,找另一個執行長來,他會怎麼做?」這個故事在英特爾已經成為傳奇。這場對話後英特爾宣佈退出記憶體市場,全力發展微處理器,也才能在九○年代末臻至發展巔峰。

一個人的價值,總在他缺席的時候益發突顯。葛洛夫對英特爾的重要性正是如此。蘋果電腦的賈伯斯曾說,後葛洛夫時代的英代爾比較不具攻擊性。

但是,攻擊性是重要的。在這個劇變的時代尤其是。《十倍速時代》出版時,曾有記者跟葛洛夫說,「唯偏執狂得以倖存」聽起來好可怕。葛洛夫的回答是,經營事業本來就是一件可怕的事,你要隨時懷疑自己,懷疑當下:

「你無時無刻不在危險當中。你的競爭對手、你做的事,都有危險。最嚴重的莫過於,你經營企業的思唯和方式即將不合時宜了。」


中文版:《活著就是贏家: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傳
英文版:《Andy Grove: The Life and Times of An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