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7

小吃與品牌

為什麼有些品牌比較強?我住的地方對面是一所大學,為了解決莘莘學子的飲食大事,旁邊不遠處的一條小巷子,長度了不起兩百公尺吧,擠買了四、五十家小吃店,自助餐、燒臘、川菜、台灣小吃、北方麵食、平價義大利麵、素食等應有盡有,成了名符其實的美食街。

小吃店是小本生意,利潤有限,又處於學校商圈,一天真正做生意的時間就是午、晚餐兩個時段,加起來頂多5個小時,如何發揮最大的經營效益,除了控制成本、費用,並提高空間的周轉率之外,提高進店率其實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因此,美食街上各家小店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有的訴求價格,例如加麵不加價、免費飲料無限暢飲;也有為吸引多人同行的客群,推出複合式菜單,提供多元的選項;當然也不乏強打品牌的,號稱是由某知名餐廳前任主廚駐店。

我因地利之便,晚餐幾乎都是在這條巷子解決。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會東試西試,但漸漸地,會去的就是固定那幾家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家麵店。第一次光顧的時候,我就驚豔於它味道的鮮美、純粹,食物吃入口時,喜悅會打自心底油然而生﹝我絕對沒有誇張﹞,後來我才知道,它的麵條是自己擀的,蔬菜是自己種的,不灑農藥﹝我曾在盤中發現菜蟲﹞。老闆是一對夫妻,男的曾任電腦工程師,退休後因為興趣而開了這家麵店。去的次數多了之後,我發現老闆會刻意調節我的麵量,我的麵就是比我先生的少,應該是他有注意到我總是沒吃完,而且我都自備環保筷子。我不僅不以為忤,反而因為我們有相同的價值觀,對這家店產生了感情。

另外常去的一家店是在巷子的盡頭,離學校比較遠的那一端,學生客群比較少,價格也高,小菜一盤就要五十元,但是它的麵實在太好吃了,創新的口味,每隔三五天就得去解饞。

當然,感情、味道固然重要,也會有吃膩的時候,因此,美食街有新店開的時候,我總是迫不及待想要嚐鮮。前一陣子,就開了一家北方麵食館,裝璜比其它店講究,在這素樸的學校商圈堪稱獨樹一格,而且還是成立了近二十年的老字號。我心想,總算有家像樣的店了。開幕第三天我就去了,並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之後,又刻意的去了幾次,還是沒有特別感覺,但注意到它的價格比較貴。後來,
就幾乎不太去了。

我家旁邊的這條美食街其實是一個探討品牌的好例子,在外食的市場中,眾多品牌充斥,但其實產品差異不大,刻意強打「品牌」,卻沒有注意到消費者最基本的需求,即「品質」,不只沒有效果,最終更會淪為價格競爭。

二十一世紀企業最後決勝負的關鍵,就在於品牌管理,因為不論是哪一種產業,都發生了產品逐漸趨同的現象,而品牌是唯一能夠產生差異化的最佳因素。

為什麼有些品牌比較強?》指出:「品牌的機會並不存在於現有的市場中。品牌的機會在於創造一個新市場。」這句話言簡意賅,但卻值得當今許多企業深刻省思。

2006/09/26

工作在不確定的年代

大象與跳蚤「你快樂嗎?」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我懷疑有多少人能夠率直地回答,毫不保留。像我就得加很多但書。

我「基本上」是快樂的,婚姻幸福,但和另一半聚少離多;擁有一間舒適的公寓,但房貸沈重的像個枷鎖;有一份喜愛的工作,但無時無刻不在焦慮日新月異的科技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有一天會把我們遠遠地拋在後頭,將所有努力化為泡沫;我求知慾旺盛,對世界充滿好奇,但我不確定當我必須要在事業版圖上另闢蹊徑時,這世界是不是還願意等我,給我機會?

在這個工作成就等同個人價值的年代,最後這個問號就像是個不定時炸彈,埋藏在包括我在內許多工作者的內心深處,那是對不確定的未來的一種很深、很深的焦慮。其實,早在幾年前彼得.杜拉克和查爾斯.韓第就已經指出,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和持續加速、銳不可擋的資本主義,兩者正聯手快速地改變這世界的運作方式,其中和個人最攸關的就是「工作」這件事。

工作的本質並不會改變:我們用個人的才智和時間換取生活的所需,如果工作內容恰好能發揮所長,我們也會獲得精神上的回饋,表現優異,更會獲得拔擢和加薪。但是,工作的模式卻已經開始產生質變了。過去我們以為可以靠著勤懇努力,在企業內一步步往上爬,貢獻畢生心力給組織,最終可望領到一筆退休金,頤養天年,這個模式已經確定破局。科技加速商業模式的變革和產業的淘汰更迭,在企業平均壽命只有十三年的今天,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一輩子待在企業內;更糟的是,現在看起來前景無虞的產業,也會因為成本、關鍵技術、全球化等因素,成為明日黃花,這就是為什麼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一書中,大聲疾呼每個人都要有發展「第二事業」(second career)的準備。

這正是現代工作者的悲哀。在高度專業分工的商業社會,每個人都是大機器裡的一顆小螺絲丁,我們的價值只有在組織之中才得以彰顯;而資本主義金錢掛帥的主流價值,就像鴉片嗎啡,更強化了這個工作思維。

於是,我們更加努力工作,早出晚歸,周末加班也不抱怨,只為鞏固我們在組織裡的角色;尤有甚者,我們開始在忙碌的行程中硬擠出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研習班、進修課,希望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無以取代的價值,以備未來當沒有組織可以依附時,我們仍能做個搶手的個體戶。

又或者,縱橫職場半輩子後,看盡名利場的榮枯興衰,我們累了,想要為心找一個清境的居所,我們毅然決然放棄好不容易掙來的職位薪水,選擇一種可以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雖然不再錦衣玉食,但內心卻無限富足。

「你快樂嗎?」這其實並不是一個那麼難回答的問題,就像作為一個工作者,我從來不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對我們特別嚴苛。重點是世路多歧,選擇自己所愛,就無怨尤。


【延伸閱讀】
大象與跳蚤
史丹佛的銀色子彈
記得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