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6

i狂人賈伯斯

i狂人賈伯斯:從另類人生到超酷創新的蘋果風格驅動家賈伯斯(Steve Jobs)自一九九九年重回他一手創辦的蘋果電腦擔任執行長後,推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市場頻傳佳績,近兩年以「iPod」系列搶攻數位音樂領域,過去短短兩個月內,更接連推出輕薄有型的「iPod nano」、可以看影片的新版「iPod」、以及「Front Row」軟體,把電腦變得像一台電視,接上投影機,家庭視聽中心儼然成形。

蘋果電腦改變人們視聽娛樂方式的企圖至此昭然若揭 ,《時代雜誌》甚至在封面上直接挑明了問:「接下來還有什麼?」關於蘋果跨入影視版圖的傳言則已經在網路上甚囂塵上。賈伯斯成功帶領蘋果電腦起死回生,被譽為是企業史上最偉大的第二幕,「Apple II」(第一台個人電腦)、麥金塔作業系統、和「iPod」等三大發明,也在科技史上確立了不可抹滅的地位。

在企業創新的範疇裡,賈伯斯和蘋果電腦更是絕佳的範例,處處驗證許多早已提出的理論。

著有《創新的兩難》、《創新者的解答》等書的克理斯汀生,一言以蔽之地指出,「絕佳的管理」往往是阻礙企業創新的主要原因。管理良好的企業注重流程的合理性,控制成本,追求效益,在這樣的思維主導下,許多創新的種子就在過程中被抹殺了。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在於很多時候它不按牌理出牌。以現代企業重視專業分工為例,蘋果卻是什麼都要自己來。它自己開發、製造蘋果電腦的硬體和作業系統,連應用軟體也不假手他人;為了切入數位音樂市場,它設計、製造自己的MP3 播放器--「iPod」,跨足消費性電子產品,更進一步進軍流通服務業,經營起自己的網路音樂商店。《時代雜誌》說,蘋果形同集微軟、戴爾、與新力三大企業於一身。但是,如果不是這樣,今天人們就不會對蘋果趨之若鶩,為了確保產品概念的完整性,從構想、設計、技術、到生產一條鞭的管理是必要的,蘋果產品的差異化和市場競爭力即是源自於此。

而蘋果之所以可以是蘋果,賈伯斯絕對是一個關鍵人物。從小就展露數理、機械方面才華的賈伯斯來自於一個藍領家庭,大學只讀了一個學期就休學,幾乎可以說是自學出身。休學後因為好奇修習了一門書法課,卻因此造就了蘋果電腦與PC的不同,賈伯斯從一開始就重視蘋果電腦的字體的多樣化和細緻度,此舉使蘋果電腦獲得大多數設計從業人員的青睞,也奠定蘋果電腦在美感方面的追求,有別於PC的純功能導向。賈伯斯特立獨行的思維一開始受到重重阻力,例如蘋果的工程師一開始很抗拒彩色貝殼機的構想,賈伯斯以CEO的角色強行介入,打響了重返蘋果後的第一場仗役。

創新與創業精神賈伯斯和蘋果電腦傳奇般的成功故事背後,有著多種力量的匯聚撞擊,其中賈伯斯的Pixar經驗可說是最關鍵的,它讓賈伯斯勢如破竹般地帶領蘋果迎向大媒體狂潮,開創了今天的蘋果時代。在不創新則亡的激烈競爭時代,企業創新的源頭除了原生自組織內部,與異質文化的碰撞融合更是許多企業今天所追求的,一如《梅迪奇效應》所指陳的,全球人口的遷徙、知識的整合、與電腦科技的創新,使異領域的交會變得不只可能而且迫切。

彼得.杜拉克在《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書中說,創新,必須要能應用在實務上才有價值,他同時也力促企業要時時捫心自問以下三個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

賈伯斯經營企業雖然不是照本宣科,但根本的問題他肯定是想得很透徹的。

註:今年五月在美國出版的賈伯斯傳記《iCon Steve Jobs:the Greatest Second Act》,中文版《i狂人賈伯斯:從另類人生到超酷創新的蘋果風格驅動家》將於近日由臉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