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5

網路百萬富翁

以下這兩個故事,聽了很難不讓人羨慕。

鮑伯是一個查帳員,他討厭他的工作,但是因為工作輕鬆,收入穩定,辭掉可惜,他只好寄情於唯一的嗜好:舊物蒐集。每到週末,他一早就開車到附近鄉鎮的舊貨鋪、二手店、或車庫拍賣去尋寶。偶爾有朋友會請他幫忙找個杯盤什麼的,為了和還保存完好的瓷器配成對。漸漸地,他的名聲遠播,找他幫忙的人越來越多;然後,在眾多親朋好友的勸阻聲中,他辭掉工作,成立了一間公司,把他所蒐集的瓷器、銀器、水晶器皿、以及各種市面上難找的收藏物建立了一套詳細的資料庫。

網路興起後,他以這套資料庫為基礎,成立了一個網站,接連又在eBay和Amazon開設分店,2006年他的公司營收達7,500萬美元,其中一半來自網路。鮑伯的公司,Replacements, Ltd.,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二手/難尋器皿公司。投入電子商務才七年,純粹來自網路的累積營收就超過一億五千萬美金。他認為公司能夠從成立第一年不到16萬美金的營業額,達到今天的規模,網路是最主要的原因。網路不只直接掖助營收,許多實體的生意也都是靠網路引介過來。

接下來這則故事則更是傳奇。因為工作的關係,馬修必須常常搭機旅行。他非常在意不同機型的座位空間、設備、和機上提供的服務,每次飛行都作筆記,剛開始只是為了自己劃位的需要,後來乾脆把這些資料分享到網路上,提供給跟他有同樣需求的人。馬修的網站,「機位大神」﹝SeatGuru﹞,提供各航空公司各種機型的各種相關資訊,不只如此,這個網站也成為商務旅客訊息的分享中心,從開站到現在三年多,已經累積了800萬名訪客,訪客的留言/評論超過一萬篇,光靠Google AdSense廣告以及參加航空公司、旅行社、旅館等相關業者的AP聯盟計劃,每月的盈收就超過一萬美金。去年他決定辭掉工作,全立投入網站的內容經營。

網路賺錢這兩年來一直是個熱門議題,從網路創業、開店、網路廣告、到網站引介銷售成交後可獲分紅的AP模式,成功故事層出不窮,很容易給人一種印象:網路是新的金山,只要進去一定不會空手回。再加上網路進入門檻低,網路又是未來的趨勢,許多人因此趨之若騖。

但是,《Online Millionaire》﹝暫譯:網路百萬富翁﹞一書指出,網路致富的成功故事背後所投注的心血和實體創業並無不同,切忌網路創業是副業、賺錢當外快的心態,這樣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塊錢或許很好賺,但要賺到100塊,可是要完真的,需要全心投入。《Online Millionaire》裡所列出的十四個網路致富個案都是專職從事網路經營。

一如在實體開店,想賺錢首先要有人潮,在網路上這叫做流量。以上面提到的「機位大神」這個網站為例,每個月一萬美金的收入是這麼來的:每個月訪客瀏覽頁面總數達350萬,其中會點擊一則廣告的比例約是百分之一,再乘以Google AdSense一個點擊約是3角美金,得出10,500美金。「機位大神」是一個純粹以內容為主的網站,維持內容的品質和豐富度就是最重要的核心經營概念。

但如果經營模式是銷售商品,那麼在還沒有任何知名度的情況之下,到知名的拍賣網站或EC開店平台就可能是必要的選擇,藉其流量站穩腳步;但這個階段,撇開商品直接成本與行銷策略不論,需注意的是所寄居平台的收費模式,因為這會影響成本結構。《Online Millionaire》指出,要在網路致富,最終勢必得架設自己獨立的網站,但是也不能忽視知名電子商務網站的影響力。同時經營多個通路,是現在網路經營的關鍵策略,不只是成本考量,更是行銷策略,藉此獲取最大的流量,才有銷售的機會。

網路創業和所有的創業一樣,需要有「熱情」做最堅實的後盾。《Online Millionaire》中所有成功的人,不是因為對某事某物有異於常人的偏執,就是因為挫折的購物經驗轉化為強勁的改革動力,搭上網路這無遠彿屆、潛力無窮的市場,才奠定今日的成就。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都還在奮鬥。網路環境多變,道路崎嶇,險阻重重,網路創業者仍須多努力!

Online Millionaire: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 Web-Based Empire on eBay and Beyond
作者:Amy Joyner
出版社:John Wiley & Sons, Inc.
出版日期:2007 年 01 月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美國各大拍賣網站、電子商務網站的運作模式,包括系統技術、收費模式、市場規模、會員輪廓等,並羅列其長項與不足,例如,Amazon雖有開店平台,但若經營的商品與其核心業務書籍、音樂客層屬性不相符合,成效通常不彰。閱讀此書若不是為了實際經營需求,倒也可以做為一窺美國各大電子商務網站的運作。此外,本書也有專章討論搜尋引擎行銷。

2007/04/09

二手新商機

二手貨與新商人掙扎了許久,我終於還是打了這通電話,請二手書店來家裡收書。

當初裝潢房子時,只要能利用的空間都做了書架,可是一眨眼,書已經塞滿所有的架子,而且還蔓延到書桌、邊桌、茶几、甚至一堆堆疊放在地板上,像長春藤ㄧ樣放肆地滋生。曾經,對於賣書這件事,不只情感過不去,還有一種莫名的罪惡感。但是,隨著年歲漸長,明白有些書就像不合穿的衣服,徒留無益,反嫌礙眼佔空間。

二手書店收書的服務令人很滿意。專業、迅速、不囉唆,估出來的價格也比我原先料想的要好,三兩下客廳一堆長物就消失不見,口袋還多出幾張鈔票,心情頓時大好。我想到我的衣櫃,一打開衣服就排山倒海掉出來。去年我拎了兩大袋衣服丟進社區公園的舊衣回收筒,裡面有好幾件根本沒穿過,如果能像書ㄧ樣可以轉手賣出去的話,行情應該不差。台灣沒有在院子賣自家舊物的文化,網拍倒是不錯的出路。但是,大部分的人平常工作就已經忙得昏天暗地了,哪來閒工夫拍照、寫文案、post到網路上,如果有幸賣出去,還得確認匯款有沒有進來,然後要叫快遞,不然就得到郵局交寄?

二手貨與新商人》ㄧ書呼應了我的想法。以美國為例,曾經在eBay上買賣過東西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買家,賣家只佔5%。但是,這個市場卻越來越大。2004年eBay已成為美國第十一大零售商,僅次於Wal-Mart、Home Depot、和Kmart。台灣蒸蒸日上的電子商務情況也是相同,2006年市場規模已達1,452億,其中網拍佔比超過35%,約514億,幾乎是太平洋Sogo百貨一年營業額的兩倍,也遠遠超過台灣最大的百貨集團新光三越。

網拍潛力無窮,現在還只是開始。《二手貨與新商人》指出,美國人堆放在家中儲藏室裡不要的東西,保守估計總值至少有2,200億美金,若拿到網路上去拍賣,打個兩折就比2004年eBay的營業額還要多上100億。需求是一定有的,正如同我塞爆的衣櫃;也不用擔心沒有買家,一個人的垃圾很可能是另一個人的黃金。前一陣子朋友來家裡玩,言談之間提及要去買果汁機,我靈機一動在久未打開的壁櫥裡像變魔術一樣挖出三年前尾牙抽獎摸到的一台果汁機,賓主盡歡。可別忘了,「酒咁倘賣無」可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

網路時代,正是二手貨買賣的大好時機。一是流通機制完備,商流、金流、物流俱足,便利、快速又安全;二是網路無遠弗屆,上網就能參與,參與的規模越大,就越能呈現需求與供給的真實樣貌,物品理想的價格也就出來了。這就是eBay創辦人歐米迪亞的理念:網拍是最完美的商店。

二手貨與新商人》指出,在網路上買賣二手貨,未來將會像上網一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距離這個不遠的未來,只差臨門二腳:一是心態的改變,二是網拍服務商的加入。

網拍平台促進人們出清不需要的物品,從中獲取收入,可以同時改善精神和物質生活,從「賣」的這個角度而言,大部分的人是不會有心理障礙的。麻煩的反而是「賣」這件事的煩瑣細節。但是,只要有需求,就有供給,正如股票買賣有經紀人一樣,所謂二手貨托售商這樣的服務形態正在美國崛起,連郵政業者也來搶搭這股風潮,推出快捷的遞送服務,力圖在網路時代開闢新商機。至於「使用」二手貨這件事,《二手貨與新商人》指出,名牌的二手貨流通佔網拍市場一定的業績佔比,從而促進名牌業者加速推出更新的設計和商品,對整體市場具有正面的帶動作用。此外,因應仿冒的問題,也興起了所謂第三方品質認證的服務形態。

根據《二手貨與新商人》,網路二手貨拍賣市場帶動起各式各樣的服務商,正是網拍時代來臨的前兆,「放手經濟」即將來臨,我們所有的物品都只是暫時性的資產。未來,任何人只要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手中物品的價值與效用生命週期,就能已較少的成本,過著更富足的生活。

嗯,聽起來很好,雖然有些不可思議。首先,只要有人可以來我家處理那些已經不需要的衣物,我就什麼都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