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嗎?」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我懷疑有多少人能夠率直地回答,毫不保留。像我就得加很多但書。
我「基本上」是快樂的,婚姻幸福,但和另一半聚少離多;擁有一間舒適的公寓,但房貸沈重的像個枷鎖;有一份喜愛的工作,但無時無刻不在焦慮日新月異的科技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有一天會把我們遠遠地拋在後頭,將所有努力化為泡沫;我求知慾旺盛,對世界充滿好奇,但我不確定當我必須要在事業版圖上另闢蹊徑時,這世界是不是還願意等我,給我機會?
在這個工作成就等同個人價值的年代,最後這個問號就像是個不定時炸彈,埋藏在包括我在內許多工作者的內心深處,那是對不確定的未來的一種很深、很深的焦慮。其實,早在幾年前彼得.杜拉克和查爾斯.韓第就已經指出,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和持續加速、銳不可擋的資本主義,兩者正聯手快速地改變這世界的運作方式,其中和個人最攸關的就是「工作」這件事。
工作的本質並不會改變:我們用個人的才智和時間換取生活的所需,如果工作內容恰好能發揮所長,我們也會獲得精神上的回饋,表現優異,更會獲得拔擢和加薪。但是,工作的模式卻已經開始產生質變了。過去我們以為可以靠著勤懇努力,在企業內一步步往上爬,貢獻畢生心力給組織,最終可望領到一筆退休金,頤養天年,這個模式已經確定破局。科技加速商業模式的變革和產業的淘汰更迭,在企業平均壽命只有十三年的今天,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一輩子待在企業內;更糟的是,現在看起來前景無虞的產業,也會因為成本、關鍵技術、全球化等因素,成為明日黃花,這就是為什麼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一書中,大聲疾呼每個人都要有發展「第二事業」(second career)的準備。
這正是現代工作者的悲哀。在高度專業分工的商業社會,每個人都是大機器裡的一顆小螺絲丁,我們的價值只有在組織之中才得以彰顯;而資本主義金錢掛帥的主流價值,就像鴉片嗎啡,更強化了這個工作思維。
於是,我們更加努力工作,早出晚歸,周末加班也不抱怨,只為鞏固我們在組織裡的角色;尤有甚者,我們開始在忙碌的行程中硬擠出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研習班、進修課,希望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無以取代的價值,以備未來當沒有組織可以依附時,我們仍能做個搶手的個體戶。
又或者,縱橫職場半輩子後,看盡名利場的榮枯興衰,我們累了,想要為心找一個清境的居所,我們毅然決然放棄好不容易掙來的職位薪水,選擇一種可以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雖然不再錦衣玉食,但內心卻無限富足。
「你快樂嗎?」這其實並不是一個那麼難回答的問題,就像作為一個工作者,我從來不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對我們特別嚴苛。重點是世路多歧,選擇自己所愛,就無怨尤。
【延伸閱讀】
《大象與跳蚤》
《史丹佛的銀色子彈》
《記得你是誰》
這正是現代工作者的悲哀。在高度專業分工的商業社會,每個人都是大機器裡的一顆小螺絲丁,我們的價值只有在組織之中才得以彰顯;而資本主義金錢掛帥的主流價值,就像鴉片嗎啡,更強化了這個工作思維。
於是,我們更加努力工作,早出晚歸,周末加班也不抱怨,只為鞏固我們在組織裡的角色;尤有甚者,我們開始在忙碌的行程中硬擠出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研習班、進修課,希望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無以取代的價值,以備未來當沒有組織可以依附時,我們仍能做個搶手的個體戶。
又或者,縱橫職場半輩子後,看盡名利場的榮枯興衰,我們累了,想要為心找一個清境的居所,我們毅然決然放棄好不容易掙來的職位薪水,選擇一種可以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雖然不再錦衣玉食,但內心卻無限富足。
「你快樂嗎?」這其實並不是一個那麼難回答的問題,就像作為一個工作者,我從來不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對我們特別嚴苛。重點是世路多歧,選擇自己所愛,就無怨尤。
【延伸閱讀】
《大象與跳蚤》
《史丹佛的銀色子彈》
《記得你是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