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廣告,有一句名言:「你花在廣告上的錢有一半是浪費掉了。但問題是,你永遠不知道浪費掉的是哪一半。」
最近,兩則關於廣告的新聞引起相當矚目。一是2006年截至第三季結束,Google的廣告收入成長65%,佔美國網路廣告總值的四分之一;入口網站Yahoo的佔比僅18%,成長率也只有17.5%。換句話說,Google已成為美國網路廣告最大通路商,堪稱是最大網路媒體。
第二則新聞發生在台灣,還是跟Google有關。Google AdSense發表繁體中文版,在部落格圈引起騷動,許多知名部落客相繼掛上AdSense,成為Google AdWord的下游通路,其中人氣部落客艾瑪短短一個星期累積的營收就超過一百美金,大家正翹首企盼艾瑪收到Google寄來一千美金支票的那一天。
這當然是一件大事。Google廣告業務的成功關鍵在於廣大的使用者,這包括使用其搜尋的人,和加入AdSense的網站。前者提供搜尋時鍵入的關鍵字,後者提供網站內容,讓Google得以比對並置放最適合的廣告。Google取之於民,也用之於民,願意開放與眾多網站分享收益,尤其是部落格,因此有了獲利模式的想像,媒體的角色也才正式確立,不再只是奠基於理想和熱情的業餘嗜好。

《群眾的智慧》探討的是決策問題,它指出在適當的情況下,群眾集合起來將比最聰明的個人還要聰明,能夠做出最佳的判斷與決策。個人理性有限,資訊通常不足,但是「我們人類就像是經過程式設計,成為能夠展現集體智慧的動物。」
Google崛起的核心技術,搜尋,就是最好的例子。據指出,全世界超過一半的人上網搜尋時,會選擇Google,原因是它又快又準確。Google搜尋使用「頁序系統邏輯」這項專利技術,它將網頁的連結架構當做是組織來看,彼此之間的串連好比是民主制度下的投票行為,試圖讓網路上所有網頁自行決定,何者與某一個特定搜尋的的關連度最高;不只如此,它也會分析串連的網頁是什麼樣的內容,並加以權重計分。
Google目前收錄的網站頁面超過80億個,它們形形色色,什麼都有,彼此亦互無干涉,但透過Google技術的統合,卻可以依搜尋需求產生有效率且有意義的組合,這正符合《群眾的智慧》一書中指出群眾智慧展現的適當情況:多元、獨立、分權、集合。

運用群眾的智慧,更是Google廣告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提升廣告主刊登廣告的效益,除了Google本站外,網路上數不清的網站、數不盡的內容當然就是最好的資源,於是AdSense應運而生。說到底,AdWord和AdSense是不可分割的營運模式,前者是收益來源,後者是必要費用支出,以提升廣告效益,同時促進網路環境的持續發展。
不管Google再做什麼,永遠不會改變的是:「搜尋」是Google的核心技術。因此,要想像Google未來會做什麼、會對哪個產業造成什麼影響,勢必要瞭解「搜尋」這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搜尋未來》是關於這個主題必讀的一本書,它指出,搜尋引擎不僅只是一個尋求資訊的工具而已,它所掌握的龐大資料是瞭解、預測人類行為最權威的「人類意圖資料庫」,搜尋未來的應用無可限量。
的確,書中隨意俯拾就能令人深思再三,如「購物是搜尋的一項應用」和「依據意圖所做的行銷不是行銷投資而是一個新的銷售通路」等。
未來,一直來。與其如此,不如看看這本書,開始搜尋未來吧。
《群眾的智慧:如何讓個人、 團隊、企業與社會變得更聰明》
作者:索羅維基/著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5 年 03 月
本書所探討的主題認知上雖很單純,但實質上卻極具複雜度: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份子,還來得聰明,不論這群菁英份子有多聰慧,前者更擅長解決問題,更能蘊釀出革新,更能做出智慧決策,甚至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這些似乎與我們直覺不符的想法,可以伸展出許許多多的分枝,深入商業運作、知識的累積、經濟體系的整合、乃至我們的每日生活之中,作者運用廣博學識,以及平實的敘述方式,帶領讀者穿越一個又一個的領域,包括流行文化、心理學、生物學、經濟行為學、人工智慧、軍事歷史以及政治理論,來證明這個想法在真實世界裡,是如何運作的。
《搜尋未來:Google和對手正在改寫商業規則與人類文化》
作者:約翰.貝特勒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6 年 04 月
人類世界要什麼?根據作者的說法,能以各種不同方式回答這項問題的企業,就能解開企業最難解、而且堪稱為人類文化本身最難處理的謎題,這正是Google這家公司過去幾年來一直在做的事。Google超越同業競爭對手,成為取得即時知識的入口。數億人使用Google滿足自己的需要、需求、擔心和觀察,創造出「人類意圖資料庫」(Database of Intentions)的非凡工藝品。本書闡述搜尋技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也告訴我們,在行銷、媒體、流行文化、約會、找工作、國際法、公民自由及與人類有關的其他各個領域,搜尋技術即將開始產生驚人的影響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