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5

作卡片給媽媽

一對
前一陣子回媽媽家時,發現衣服上有顆鈕釦鬆鬆的、快要掉的樣子,便跑到媽的房間找針線。記憶中她是收在梳妝臺鏡子後頭的櫃子裡,我打開鏡門,四處搜索針線盒時,一個東西吸引住我的目光。

那是幾張名片大小的紙片,每一張之間用幾條不同顏色的棉線黏著,再摺疊起來,上面寫寫畫畫的,每張都畫有一隻貓,說著一些事,比如「您辛苦了,每天早起做早飯」、「常常讓妳生氣,對不起,我會努力做個乖小孩」……最後一張是「獻給天下最美麗的媽媽,母親節快樂。」我的鼻腔頓時熱了起來,心中也湧起一股暖流。

那是國中某一年的母親節做給媽媽的,那年忘了買卡片,星期六晚上突然想起來,就著手邊有的素材,自己做了一張。想不到媽媽竟然留到現在,數一數,那是二十幾年前的事囉!

奇怪的是,做那張卡片的細節我竟記得一清二楚,包括從哪搜出棉線,以及做卡片時的心情。從小到大不知送了媽媽多少卡片,那些卡片長什麼樣子,我一點印象也沒有,除了這張。手邊的這本書,《一對》,裡頭的幾句話,這時候讀來特別有感觸:

「手工感生活,不只是動手做什麼,也包括追求自己的價值,用自己的速度生活。科技追求複製的利益,和更有效率的生活;手工強調少量和獨特,以及享受某件事情的過程;科技不斷刪除我們生活的內容與過程,而在生活手創概念下,人跟人,人跟物,人跟時間,可以繼續保有很大的自由空間。」

《一對》是「Hands 生活手創」系列的第一本,以「一對」為主題,利用舊物翻新的手法,和DIY改裝的技巧,做出別緻的帽子、手袋、杯墊等等;書中還介紹多位手創者和她們的作品。看著這些美麗的生活小物,再對照著看做出這些美麗東西的人,忽然,有一種奇妙的感覺,這些東西不再只是「東西」而已,它們是這些手工藝術家的生活想像的具體呈現,承載了藝術家的經驗、情感、和想望。

橡皮擦生活雜貨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手創者喔。《一對》說得很好,人與生俱來就有創造慾,喜歡從無到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感覺,不管是生一個孩子、畫一張圖、做一個生活用品,每個人都可以的,做完之後都會覺得很快樂。

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當律師,無論多忙、回到家的時候多晚,都要拼幾塊布才肯上床睡覺。我以前覺得她真怪,現在才漸漸懂了,當日子以電子的速度飛快飆前時,我們更要透過手的感觸去確認自己的存在,現在提暢的《慢活》,隱含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我把玩著手邊的橡皮擦,看著《橡皮擦生活雜貨》裡這麼多精巧可愛的圖案,利用描圖紙很容易就可以轉印到橡皮擦上,靈機一動,母親節快到了,今年再手作一張卡片給媽媽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