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7

看新編京劇「金鎖記」

女伶是什麼樣的處境,會讓人「悲也無淚,笑也帶嘲」?

當真愛來臨,年華已老去,性格已扭曲,再也無法體會愛的純粹與美好。
當勝利到手,沒有人一起歡呼,只有暗自舉杯、獨享。
當獲得所欲,赫然發現失去的其實更多。

簡而言之,就是「人生」。

張愛玲的〈金鎖記〉寫的就是人生的不堪。這篇小說我讀過無數次,能夠理解曹七巧這個角色的複雜與深刻,但始終無法喜歡上這篇小說,因為太陰暗了。但是,透過魏海敏以京劇的方式來詮釋,曹七巧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她的愛欲與掙扎,想望與挫敗,有一定人生歷練的,看的時候都會有椎心的感受,戲裡頭有把人生這種衝突的面向清楚地表白出來:飛揚/墜沈、山高/淵深、風輕/水重、逍遙/羈籠。這種對立是人生不堪、曖昧的根源,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好惡。人生,好似目的就是嘲弄人似的,到最後,讓人們哭笑不得。這就是所謂的「悲也無淚,笑也帶嘲」。

落幕的時候,我的情緒洶湧澎湃,在胸中、在鼻腔眼眶中翻攪,稍微克制不住就會全盤脫出。真是一部好戲。

我並不特別迷京劇,是因為朋友的推薦才來看得。魏海敏的確是ㄧ代名角,唱腔、扮相、身段、深度、演技真是超群絕倫。謝幕時她維持最後一幕的姿勢:斜倚在鴉片床上,由戲中她的一雙子女長白、長安將整張床翻轉過來面對觀眾,當觀眾看到她的那一剎那,只有震撼二字可以形容。她演活了曹七巧。

在網路上找到相關的一些報導,這齣戲去年第一次推出就大獲好評。所有參與人員可是著著實實下了一翻工夫。光是從小說改編成劇本就改了五次才定稿,因為張愛玲用文筆運鏡,但舞台畢竟有不同的語言,藝術總監王安祈和編劇趙雪君經過一翻摸索才確定用戲劇的呈現畢竟要用舞台語言。

連魏海敏在演出曹七巧這個角色時,也自陳是從事表演工作三十餘年來,挑戰性最高的一齣戲。

劇中飾演曹七巧的女兒姜長安的陳美蘭非常傑出,後半場她的戲份加重,曹七巧的變態逐漸影響她,使她逐漸成為另一個曹七巧。我是一個不懂京劇的人,也能看出她是一個明日之星。當然,我的看法,在散場時也從其他看戲人口中獲得應證。

週五晚看一齣好戲,令人覺得人生份外美好。無論如何也要趕緊把想法寫下來,趁此也多喝一杯紅酒,難得的盡興!可惜的是,邀我看戲的好友有事滯留日本無法一起觀賞,無法分享戲後的心情思緒,堪稱是一大憾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