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回媽媽家時,發現衣服上有顆鈕釦鬆鬆的、快要掉的樣子,便跑到媽的房間找針線。記憶中她是收在梳妝臺鏡子後頭的櫃子裡,我打開鏡門,四處搜索針線盒時,一個東西吸引住我的目光。
那是幾張名片大小的紙片,每一張之間用幾條不同顏色的棉線黏著,再摺疊起來,上面寫寫畫畫的,每張都畫有一隻貓,說著一些事,比如「您辛苦了,每天早起做早飯」、「常常讓妳生氣,對不起,我會努力做個乖小孩」……最後一張是「獻給天下最美麗的媽媽,母親節快樂。」我的鼻腔頓時熱了起來,心中也湧起一股暖流。
那是國中某一年的母親節做給媽媽的,那年忘了買卡片,星期六晚上突然想起來,就著手邊有的素材,自己做了一張。想不到媽媽竟然留到現在,數一數,那是二十幾年前的事囉!
2006/04/25
作卡片給媽媽
2006/04/24
can't live without it
三年多前,才剛要到現在的公司時,我對網路的需求僅止於看新聞、查資料、收發email。親友對我轉職到網路的決定也頗為關切,擔心這個產業的風險與不穩定。
這三年來,我對網路的倚賴日漸加深,沒有網路不能工作這就不用說了,在網路上消費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從書籍、CD到現在連保養品都懶得到百貨公司人擠人,和親友連絡感情、交換意見等社交活動,很大一部份也都是靠MSN、部落格等來完成。如果沒有網路,現在的我還真不知道日子要怎麼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沒有先參拜Google大神,聽聽眾善男信女的意見,我不會走進一間從沒去過的餐廳。
網路是個美麗新世界,承諾無限的可能,但是相對的,也要求我們付出代價。第一次在公司的系統後台,看到自己寫的文章被多少人讀過、促成多少本書的銷售,那種衝擊,對我這個曾經待過傳統媒體和實體通路的人而言,永遠忘不了。也是從那一刻起,我原本的思維開始一點一滴的分解,並且重新組合,我對閱讀的看法,我對讀者行為的假設,都遭逢巨大的挑戰。
訂閱:
文章 (Atom)